239诗词网

赞美松树的诗句 古诗

和胡将军寓直


王建

宫鸦栖定禁枪攒,楼殿深严月色寒。进状直穿金戟槊,
探更先傍玉钩栏。漏传五点班初合,鼓动三声仗已端。
遥见正南宣不坐,新栽松树唤人看。


答人


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注释](1)答人:此诗是太上隐者回答别人的问话。此隐者居终南山。(2)历日:日历。(3)不知年:不知道是那年那月。

[译文]我偶然来到这深山的松树下游玩,累了就用石头当枕头无忧无虑地睡上一觉。山中没有记载年月时令的历书,冬去春来,也不知道是那年那月。

  如果说陶渊明身居魏晋,慨想羲皇,主要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那么,唐人向往那据说是恬淡无为的太古时代,则多带浪漫的意味。唐时道教流行,此诗作者大约是其皈依者。据《古今诗话》载,这位隐者的来历为人所不知,曾有好事者当面打听他的姓名,他也不答,却写下这首诗。首联“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这与其说是“答人”,毋宁说是有点象传神的自题小像。“偶来”,其行踪显得多么自由无羁,不可追蹑。“高枕”,则见其恬淡无忧。“松树”、“石头”,设物布景简朴,却富于深山情趣。

  在这“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山中,如同生活在想象中的远古社会,“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陶渊明《桃花源诗》)“寒尽”二字,就含四时成岁之意。而且它还进了一步,虽知“寒尽”岁暮,却又“不知年”。这里当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从“无历日”演绎而来,意即“不解数甲子”(唐人诗句:“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二层是不知今是何世之意,犹《桃花源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见诗中人不但在空间上独来独往,在时间上也是无拘无碍的。到这里,“太上隐者”的形象完成了,且有呼之欲出之感。

  “五绝无闲字易,有余味难。”(刘熙载《艺概》)此诗字字无虚设,语语古淡,无用力痕迹;其妙处尤在含意丰茸,令人神远。李太白《山中答俗人问》写问而不答,不答而答,表情已觉高逸。此诗则连问答字面俱无,旁若无人,却又是一篇绝妙的“答俗人问”。只不过其回答方式更为活泼无碍,更为得意忘言,令人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感。

  (周啸天)

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


杨万里

破雨游山也莫嫌,却缘山色雨中添。
人家屋里生松树,穿出茅檐却覆檐。

【原题】:
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观

酬畅当嵩山寻麻道士见寄(一作卢纶诗)


岑参

闻逐樵夫闲看棋,忽逢人世是秦时。
开云种玉嫌山浅,渡海传书怪鹤迟。
阴洞石幢微有字,古坛松树半无枝。
烦君远示青囊录,愿得相从一问师。


画松


景云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注释】:
 好的艺术品往往具有一种褫魂夺魄的感召力,使观者或读者神游其境,感到逼真。创作与鉴赏同是形象思维,而前者是由真到“画”,后者则由“画”见真。这位盛唐诗僧景云(他兼擅草书)的《画松》诗,就维妙维肖地抒发了艺术欣赏中的诗意感受。

  一件优秀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就很新鲜、强烈,令人经久难忘。诗的首句似乎就是写这种第一印象。“画松一似真松树”。面对“画松”,观者立刻为之打动,由“画”见“真”了,这该是何等样的妙品啊,“一似”二字表达出一种惊奇感,一种会心的喜悦,一种似曾相识的发现。

  于是,观画者进入欣赏的第二步,开始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联想,去玩味,去把握那画境。他陷入凝想沉思之中:“且待寻思记得无?”欣赏活动需要全神贯注,要入乎其内才能体味出来。“且待寻思”,说明欣赏活动也有一个渐进过程,一定要反复涵泳,方能猝然相逢。

  当画境从他的生活体验中得到一种印证,当观者把握住画的精神与意蕴时,他得到欣赏的最大乐趣: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这几乎又是一声惊呼。说画松似真松,乃至说它就是画的某处某棵松树,似乎很实在。然而未有过“天台访石桥”经历的读者,毕竟不知某松到底是什么样子,似乎又很虚。然而细加玩味,此松之精神俱在。

  这是从天台石桥的特定环境暗示出来的。“天台”是东南名山,绮秀而奇险,“石桥”是登攀必经之路。“石桥南畔第三株”的青松,其苍劲遒媚之姿,便在不言之中。由此又间接传达出画松的风格。这就是所谓虚处传神了。

  诗言画松之逼真,具体到石桥南畔“第三株”,又似乎过于指实。其实,“天台”、“石桥”在唐诗中几乎作为奇境胜地的同义语被广泛运用,此诗对此未必是实写。或者应该更为确切地说,是实事虚用而已。

  作为题画,此诗的显著特点在于不作实在的形状描摹,如“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龙甲虬髯不可攀,亭亭千丈荫南山”(王安石咏松诗句)一类,而纯从观者的心理感受、生活体验写来,从虚处传画松之神。既写出欣赏活动中的诗意感受,又表现出画家的艺术造诣,它在同类诗中是独树一帜的。

  (周啸天)

白云庵


郑玠

罗浮山头老松树,中夜长吟送风雨。
病夫幽独枕书眠,静听松声默无语。
壁间画像对书灯,耿耿残油下饥鼠。
梦觉跏趺不成寐,要伴禅和听二鼓。


题松鹤


苏泂

鹤鸣松树颠,人行松树下。
人禽两无属,往往俱物化。
明日还独来,寂寞青松夜。
扰扰征途间,谁是知音者。


赠黄处士


方干

闭户先生无是非,竹湾松树藕苗衣。愁吟密雪思难尽,
醉倒残花扶不归。若出薜萝迎鹤简,应抛舴艋别渔矶。
到头苦节终何益,空改文星作少微。


寄云峰饶安国


刘黻

千年古松树,树下两翁吟。
语不到时事,笑皆非壮心。
江添明月净,山共白云深。
寂寞砖趺在,何时重许寻。


夜归


白居易

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璁。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
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

七律《夜归》当作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这两句是说,青山下一片松林,郁郁葱葱;明月当空,洁白的清光映照在十里沙堤之上。遣词严谨,对仗工整,清新明快,景色迷人。--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url=http://tshjj.yeah.net/]http://tshjj.yeah.net/[/url]

和建小学韵呈赵求仁使君


刘黻

浦出西江有此名,道源澄湛自天成。
屋头松树年多少,曾识濂溪授二程。


舟中晚望二首


杨万里

河岸前头松树林,树林尽处见行人。
行人又被山遮断,风颭酒家青布巾。


寄昱东明


王冕

浮清阁上山如簇,浮清阁下泉如玉。
浮清主人瘦如竹,襟怀卓荦无点俗。
相逢一笑不话禅,自道住山三十年。
石杯酌茗搜我枯,石床扫苔留我眠。
云深不听鸡戒晓,山风落涧松花老。
归来耕田忘岁时,池塘几度生青草。
君闲一尺素,我老双鲤鱼。
共此片月光,各在天一隅。
昨夜扁舟欲飞去,雪云冻隔耶溪路。
千岩万壑不可寻,梦魂空绕长松树。


哭菊庐舅氏


刘黻

舅甥三十年,生别且潸然。
书落雁来处,病深秋到边。
故人伤远道,孤子伴归船。
定有焚黄日,西山松树阡。


送张升之四首


项安世

升之升之子其归,白云鸿雁天边飞。
我嗟不能从子归,烦子为我寻松溪。
松溪头,万株松树平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