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诗词网

描写秋山古诗句

荷鹭图为薛御史作


李东阳

秋山泬寥秋水阔,一夜天风起蘋末。
万籁凋余锦树空,繁花落尽红衣脱。
??鸂鶒俱无声,沙边白鹭如有情。
幽禽相呼落日暝,尺鲤下避寒潭清。
寒潭直下几千尺,落羽回波共萧瑟。
独立遥怜海屿青,低飞不碍江云白。
诗家画格还相宜,却忆江南初见时。
雍陶池上风雨集,摩诘田中烟火迟。
吾生颇似巢笼鸟,十年尘土长安道。
万里沧浪一片秋,安得闲身此中老。


东风第一枝 送人


朱唏颜

晓渡呼云,秋山访雁,吟情先趁乡梦。暖风轻约行尘,草色一川翠涌。元戎小队,隘紫陌、簪缨光动。看碧油沙际,陈兵,玉勒柳边飞*。陪密幄、折冲需用。赞上幕、典型增重。发硎初试牛刀,储才正须药笼。清时异数,有天外、好风吹送。想驿亭、筹笔风流,应忆翦灯曾共。


渔父


张志和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秋山入帘翠滴滴,
野艇倚槛云依依。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木兰柴


王维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隐居


陈羽

稚子新能编笋笠,山妻旧解补荷衣。
秋山隔岸清猿叫,湖水当门白鸟飞。


重阳


赵嘏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尚书新创敌楼二首


方干

下马政成无一事,应须胜地过朝昏。笙歌引出桃花洞,
罗绣拥来金谷园。十里水云吞半郭,九秋山月入千门。
常闻大厦堪栖息,燕雀心知不敢言。
异境永为欢乐地,歌钟夜夜复年年。平明旭日生床底,
薄暮残霞落酒边。虽向槛前窥下界,不知窗里是中天。
直须分付丹青手,画出旌幢绕谪仙。


和聂之美鸡泽官舍诗七首·怀翠亭


司马光

高斋对秋山,平望殊不远。
虽违独往心,苍苍长在眼。
可嗟都邑游,终日红尘满。


回家


陈著

为嫌客闷转还乡,到得还乡梦转长。
密友会疏心欲折,贫家事富担难当。
秋山有态忻新雨,风叶无名怨夕阳。
此景劝君评洎取,免教诗社报凄凉。


独行


丘葵

孤烟落日是何村,向晚村舂隔水闻。
白鸟远来全似蝶,红霞淡去却成云。
愁同落叶飞无数,淡比秋山瘦几分。
客寄他乡元寂寞,独行不是故离群。


忆原上人


戴叔伦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金陵。
不知竹雨竹风夜,吟对秋山那寺灯。


次韵张正民游智者寺


苏简

养拙何所诣,白昼门常关。
剥吸有好怀,绕郭横秋山。
佛庐占山麓,清净非人间。
曳杖得晤语,幽寻为怡颜。
三峰耸而秀,群巘抱以环。
寺同乔木古,僧与白云閒。
一鸟不复鸣,流泉自潺湲。
山林足胜践,世路羊肠艰。


鹧鸪天 化度寺作


吴文英

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乡梦窄,水天宽。小窗愁黛澹秋山。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注释】:
化度寺在杭州西部江涨桥附近。这首词是作者在杭州思念苏州家人的,被思念之人当为他的苏州姬妾。上片,“池上红衣伴倚栏,栖鸦常带夕阳还。”写作者在池边独倚栏干,作伴的只有象穿着红衣少女的莲花;在栏干边一直消磨到黄昏,看到的也只有背上带着夕阳馀晖的归鸦回来栖宿。这在化度寺午后到傍晚所见的景致 ,象两幅画,表达的是孤寂之情。“殷云度雨疏桐落 ,明月生凉宝扇闲。”浓云出现时,雨脚倾斜稀疏的桐叶继续飞落,有点萧索气象;但雨后气温降低,天色更清,明月出现在上空,凉气随之而生,宝扇可以不用,而又美得可受,凉得可爱。“度”字、“疏”字写秋雨与梧桐的形态,很妥贴;“生”字把“凉”归功于“月 ”,使月色倍觉宜人;这写寺中夜晚下雨与月明时情景的两句,又象两幅画。上两句不用对偶,这两句用对偶,笔调皆疏淡幽雅,引人入胜。
化度寺临近水边,当时自杭州至苏州,大多是走水路。这样又为过渡到下片“乡梦窄,水天宽”埋下了伏笔。“窄”字写梦,也是文英匠心独运 、喜欢运用的字 。“窄”表短促,与水天“宽”对照,以见天长 、水远而梦短的惆怅之情 。心情全在感事感物的“宽”、“窄”中透露。“小窗愁黛淡秋山”,写倚窗看到的远山景致。这既是一幅画,也表惆怅之情。山是“秋山 ”,所以“黛”色浅淡;山本无“愁”但从愁人眼中看去,似乎其浅淡的暗绿色也带上了愁态。正是“以我观物 ,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远山似眉,由景又联想到思念的人。这一句又暗用卓文君“眉际若望远山 ”的典故,由写景过渡到怀人。“吴鸿好为传归讯 ”,看到天上鸿雁,多么盼望它是从作者长久居住并且当作家乡的“吴”地飞来的啊;离家已久,怀人情切 ,因而盼望它能代传“归讯”。这简直就是直接的呼告之辞 ,而实际上只是心中的盘算而已。“归讯 ”传到哪里呢?“杨柳阊门屋数间”,是苏州城西阊门外,秋柳萧疏、几间平屋的地方。环境虽极平凡,却富有高雅的画意,这便是作者感情眷念之所在,更象一幅出自名家高手的水墨画,寥寥数笔,寓情于景,若用司空图《诗品》中的话来形容,不是近于“绿林野屋,落日气清”,或“玉壶买春,赏雨茅屋”,而是近于化境的“神出古异,淡不可收”了。
这首词的写作地点在化度寺,景物描写则兼及苏州;写作季节在初秋,时间则既有黄昏和夜晚,也有白天。全词以写景为主,时事情都在六幅秀淡雅致的景物画中表达出来 。时间不限一日 ,画面亦分属两地,最后一幅画笔最淡,但却最传神,因而也适合了更深远的情味。

惜花三首


张碧

千枝万枝占春开,彤霞著地红成堆。
一窖闲愁驱不去,殷勤对尔酌金杯。
老鸦拍翼盘空疾,准拟浮生如瞬息。
阿母蟠桃香未齐,汉皇骨葬秋山碧。
朝开暮落煎人老,无人为报东君道。
留取秾红伴醉吟,莫教少女来吹扫。


淮上喜会梁川故友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注解】:
1、流水:喻岁月如流,又暗合江汉。
2、淮上句:言淮上风光可恋,伸足上“不归去”之意,

【韵译】:
我们曾经客居江汉,常常来往;
每次与您相聚,总要喝醉而还。
象浮云般漂泊,我们阔别之后;
时光如流水,不觉得已经十年。
今日相逢友情依旧,欢笑依然;
只是头发稀疏,双鬓也已斑斑。
您问我:为什么至今不回故里?
因为淮水边的秋山,还可依恋!

【评析】:
??这首诗写久别十年之后的故人,忽然在淮水重逢的喜悦之情,感慨至深。首联概
括了以前的交谊;颔联统包了分别十年繁复的世事人情;颈联和末联写重逢情景。写
相聚、痛饮和欢笑,写环境、形貌和心思,是诗的主体。诗的结构细密,情意曲折,
重点突出。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遇见了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诗题曰“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诗人昔日在江汉作客期间与故人相逢时的乐事,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那时他们经常欢聚痛饮,扶醉而归。诗人写这段往事,仿佛是试图从甜蜜的回忆中得到慰藉,然而其结果反而引起岁月蹉跎的悲伤。颔联一跌,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颈联的出句又回到本题,写这次相会的“欢笑”之态。久别重逢,确有喜的一面。他们也象十年前那样,有痛饮之事。然而这喜悦,只能说是表面的,或者说是暂时的,所以对句又将笔宕开,写两鬓萧疏。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漂泊之感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一喜一悲,笔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末联以反诘作转,以景色作结。为何不归去,原因是“淮上有秋山”。诗人《登楼》诗云:“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秋光中的满山红树,正是诗人耽玩留恋之处。这个结尾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绘画艺术中有所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之说。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应详写,使之细密。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两人十年阔别的重逢,可写的东西很多,如果把十年的琐事絮絮叨叨地说来,不注意疏密详略,便分不清主次轻重,也就不成其为诗了。这就需要剪裁。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颈联和末联抓住久别重逢的情景作为重点和主体,详加描写,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写出了环境、形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密。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这里却只用了十个字,便把这一切表现出来了。这两句用的是流水对,自然流畅,洗练概括。别后人世沧桑,千种风情,不知从何说起,诗人只在“一别”、“十年”之前冠以“浮云”、“流水”,便表现出来了。意境空灵,真是“疏可走马”。“浮云”、“流水”暗用汉代苏武李陵河梁送别诗意。李陵《与苏武诗三首》有“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苏武《诗四首》有“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其后常以“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幻无常,以“流水”表示岁月如流,年华易逝。诗中“浮云”、“流水”不是写实,都是虚拟的景物,借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表现一别十年的感伤,颇见这首诗的熔裁功夫。

  (林东海)